大畜牧网
大畜牧网
邀请
当前位置:首页>关注>实现智能化养猪还需要半个世纪,真的吗?

实现智能化养猪还需要半个世纪,真的吗?

实现智能化养猪还需要半个世纪,真的吗?

随着社会资本进入养猪业,现代化养猪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横向纵向发展越来越深,设备与技术越来越先进,智能化也被提到议事日程。而去年八月的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之后,智能化养猪更成为了行业热点话题,一些科技公司也加快了研发和产品推广步伐。但是,业内对智能化的发展抱有很大的争议,主要观点是,中国目前的养猪产业存在的问题,不是智能化能解决的。推动智能化,会导致科技依赖症而转移了对产业发展根本症结的注意力。

这种质疑对不对呢?那我们就要看看养猪智能化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就是精准问题,标准化问题,最终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比如猪脸识别技术,它通过猪脸识别,让食量不足的猪可以通过栏杆去进食,可以观察猪只的健康状况。今年5月,京东投资吉林精气神公司,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养猪。对此,业内有名家不以为然:“我不明白猪脸识别的意义是什么?”“耳朵上装个带芯片的耳标问题就能全部解决了?”

这意思是说,中国目前养猪行业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看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两个关键指标:料肉比和母猪年产仔猪数,这两项中国都落后于发达国家不少。平均测算,人家产仔26,我们是16;人家料肉比是4,我们是8。

为啥落后呢?

产业不稳定。资本养猪前仆后继,在几家大企业背后是无数中小企业的轮番登场。产业现代化在于生产规模化。企业不稳定使得中国生猪产业主力军依旧是农村散户,他们的产量占了总量的绝大部分。规模养猪不稳定的原因是规模本身的剧烈变化导致的市场供求剧烈起伏。养猪行业的行情是一年赚,一年平,两年亏。应该说,实现产业稳定发展不是给猪刷脸,而是给产业刷脸。

实现智能化养猪还需要半个世纪,真的吗?

如果智能化真能解决问题企业何乐不为?

温氏股份2018年共出栏生猪2229.7万头,其中绝大部分都由散户养殖。温氏也想搞智能养猪,但是目前的智能养猪科技公司解决不了温氏提出的上百个需求。这说明什么?反过来说明了养猪业的智能化技术开发也只是刚刚起步而已,或者说,只是科技层面的技术,还不是产业层面的技术。它能发现猪健康的问题,但不能解决“猪社区”的问题。而后者是企业真正关心的问题。据说刷脸还有个好处就是通过对猪的身份识别,可以建立贷款和保险通道。这是一个巨大的利好,问题是,如果不能形成“社会化”的政策效应,只是个别猪场的需求,金融服务也是不可能持续落地的。

大多数企业家还是理性的。他们看到了,智能化养猪“方向和逻辑是对的,但目前阶段的问题是成本和性价比。”今天AI领域里纯技术的竞争,意义越来越小,“能解决的问题大家都能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都不能解决,关键还是看你能不能理解行业需求。”猪脸识别“目前只是解决一个身份识别的问题,用计算机视觉的方式,采集数据、训练模型,技术很复杂,成本太高了。”精气神测算了一下,智能化每头猪增加成本92.5元,节约成本91元。两者基本抵消了。

智能科技企业能不能理解行业的需求?

“养猪行业最难管理的不是猪,而是人。”不是个体的人,而是整个产业社会。养猪产业在中国是一个参与的区域、人群、模式最丰富多样的一个产业,社区中所有人群的诉求很难统一。企业在智能化上的投入将会以价格的形式消散在巨大的市场波动中根本看不见收益。要改变这种现状,也不是一个政策就能起作用的。

中国的养猪业,离智能化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路程要走,可能会像种植业一样要走半个世纪。

来源:摘自中国农网, 原标题:智能化不是想推广就能推广的,作者:孙鲁威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在此留言,我们将进行删除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关注知识

非洲猪瘟疫苗上市有盼头,哈兽研和易邦的发明专利陆续发布

2019-8-18 15:06:10

关注

非洲猪瘟防控需要共防共治,会影响我国肉类供应吗?

2019-8-19 16:57:52

大畜牧网
广告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