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畜牧网
大畜牧网
邀请
当前位置:首页>关注>解析浙江畜牧业的数字化改革

解析浙江畜牧业的数字化改革

解析浙江畜牧业的数字化改革

近日,农业农村部确认公布了全国31个全产业链重点链,浙江生猪业赫然入列。论年存出栏量,浙江难有优势,但以全产业链计算,浙江生猪全产业链价值超1700亿元,是名副其实的生猪产值强省。记者发现,在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中,数字化成为了浙江畜牧业的新旗帜。

近几年,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正加速传统畜牧业蝶变。现代牧场的科技化、智能化、精细化,令人耳目一新。在浙江,除了这些技术变革之外,数字化带给畜牧业的更大意义在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

如何看待浙江畜牧业的“数字化浪潮”?全省上下又是如何来答题的?对于广大主体而言,数字化究竟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年终岁末,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场串户,尝试解析这场数字改革背后的奥秘与版图。

“数字风”并非一夜刮来

谈起畜牧业,很多人的刻板印象仍是:臭气熏天、污水横流,唯恐避之不及。但这几年,到浙江走一圈,恍惚间常会怀疑,这究竟是养殖场,还是旅游区。现在,人们又有新感受:智能耳标、智能控制、数字大屏……满满的科技感,让人刮目相看。

“浙江畜牧业的数字化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这股风也不是一夜之间刮来的。”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处处长黄立诚坦言,这与近年来浙江转变生产方式,发展规模养殖、生态养殖,推进美丽牧场建设密不可分,经过多年转型升级,目前,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场2800家以上,占全省存栏的83.6%。其中,万头以上猪场就超200家。“没有规模化程度的显著提升,数字技术也很难有用武之地。”

“这些大型猪场本身投入大、起点高,对于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精密智控能力、健全流通追溯体系等都有着强烈需求,因此特别注重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省畜牧农机中心主任陈良伟告诉记者,近些年,浙江专门把数字化纳入“六化”,以此为主方向推进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陈良伟看来,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方面,要把数字化广泛应用于畜禽饲养、疫病防控等环节,这些更多是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做引导;而另一方面,则要加强与监管数字化的协同联动,形成即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管的新型治理形态和治理模式。”

2017年,浙江提出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由此,数字化转型加快步伐。通过在线办事平台“浙里办”,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网上可办。接下来,如何深化?今年年初,浙江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大会,开启迭代深化新阶段,着眼于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撬动经济社会全方位数字化变革。

“从深化改革的高度来看,数字化不仅仅是科技赋能、效率提升,更是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全方位、系统性变革,这与过去一般意义的信息化完全不同。畜牧数字化,就是一场以数据流引领优化业务流、推进制度重塑的重大改革。”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王通林说。

对此,以“生猪一件事”为突破口,按照“业务全穿透、主体全上线、地图全覆盖、风险全管控、服务全集成、一码全贯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理念,今年,浙江开始了“浙农牧”应用的创新打造。

这是一场系统性重塑

走进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驾驶舱”,一块硕大的大屏上,各种数字滚动更新。“这里既是战略指挥中心,也是大数据分析中心,囊括了从养殖、屠宰、加工、物流,再到门店等全链条的数字信息。”手举一枚硬币大小的耳标,该中心总监陈贞向记者介绍道,“就相当于健康管家,能实时记录每头猪的体温、运动等信息,也实现了全过程可追溯。”

现在,像“青莲食品”这些大数据不仅用于内部智控,也连接到省级的数字畜牧应用系统,为全省产能与市场调控,以及源头与终端的预警提供科学依据。目前,“浙农牧”共注册用户超过3万户,赋码覆盖全省所有规模猪场和生猪屠宰企业,日均示码1.2万余次。

那么,如何系统性重塑?浙江首先从重大需求入手,梳理出包括重大任务落实、重大风险防范、高频事项、主体服务等在内的22项清单,再根据这些需求重构业务流和数据流,开发上下贯通、横向相联、量化闭环的“多跨场景”。与之同步的则是找到改革突破口,通过制度重塑,来打通堵点和断点。

目前,浙江已形成养殖、防疫、检疫、调运、屠宰、无害化处理等8个核心场景。对于每个场景,标配设置“主体画像+核心指标+服务场景+风险预警”等子应用,实现全环节业务流和数据流的闭环管理。

以养殖环节为例,突出“一个场”理念,以畜禽养殖代码为身份标识,实时获取存出栏、能繁母猪存栏、免疫监测等基本信息,形成“主体画像”,在养殖地图中呈现。同样具体到防疫环节,突出“一支苗”全程管理,实时分析呈现口蹄疫等强制免疫苗采购指导、免疫进度等。

黄立诚告诉记者,这些场景的背后,是数据的自动采集、智能分析,以及跨部门多层级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和一体贯通。“比如跨部门协同,共归集了8家部门的27个数据项。业务共享上,构建一体化数据仓,对接交换形成海量数据,再与市县统分结合、上下贯穿、一体推进。”

黄立诚进一步解释道,所谓“统”,即场景应用由全省“一盘棋”谋划设计,统建省市县三级驾驶舱,一则保证数据和业务的贯穿,二来防止多头开发、重复建设;所谓“分”,则是在省级统筹下,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叠加开发特色应用,实现一地创新、全省共享。

记者了解到,为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浙江已明确25项具体改革事项,边推进边总结边提升,再把改革实践固化为制度规范,推动螺旋式上升。以检疫无纸化出证为例,通过与省市场监管局推进的肉类经营主体应用“浙食链”贯通,实现动物产品屠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无缝对接,今年9月中旬试点以来,已向“浙食链”推送140多万单。

数字化何以迅速落地?

众所周知,养殖场数字化投入动辄几百上千万,对于不少主体而言,属于一笔不小开支。那么,到底数字化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浙农牧”又是否好用管用?这是记者采访中提得最多的两个问题。

“‘浙农牧’早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使用者感受。对于他们而言,使用便捷很关键,简单说就是‘一码知安全’,用红、黄、绿三色显示评估结果,就如同健康码。”陈良伟告诉记者,背后其实就是10方面安全风险数据的集成,“这样一来,风险管控就从被动应对,转向事前防范、精准干预。”

此外,养殖主体还能通过这一平台,将各种服务“一网打尽”。目前,浙江已集成生产管理、主体画像、政策咨询、产销对接、价格行情等服务。而最大便捷就在于检疫出证的“零跑次”,检疫和屠宰场工作人员可掌上完成检疫受理、检疫出证、扫码查验等操作。

在金华市,今年还试点“金猪安”应用,打通农业农村部门、保险公司、养殖主体、无害化处理厂数据,实现生猪保险审批线上全贯通。至此,养殖户既可通过手机给生猪投保,也可随时申请病死猪理赔,最快1个工作日就能收到赔款。

除了能够实时掌握风险,获得各类服务之外,在金华大堰河农牧场老板金新振看来,数字化的更大意义在于与品牌化的螺旋互进。十年前,当很多同行还在追求产量与规模时,他已开始潜心转型数字化,前后投入了数百万元,用于智能耳标和育肥猪智能分栏系统的研发。

“2018年暴发非洲猪瘟以来,我的养殖场就从未出现一例病例,这就是精密智控带来的成果。只有养殖健康了,肉品才能高质量。如何让消费者相信,数字就是很好的背书。”金新振说,今年以来,尽管大宗猪肉价格上下波动,但他的“金猪府”品牌肉价始终保持稳定。

同样的状况也体现在桐乡市的“华腾牧业”。“每一块肉品,只要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清晰掌握前世今生。数字化尽管投入大,但通过品牌化溢价能够变现,同时也让高品质有数据支撑,两者相得益彰。”浙江华腾数字化管控中心负责人姚雪飞说。

目前,“浙农牧”中养殖、防疫、检疫、屠宰等多个子场景均已上线。作为数字牧场的迭代版,“产业大脑+未来牧场”也拉开了大幕。王通林告诉记者,“我们的愿望是,通过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实现数字引领、六畜兴旺,让中小养殖户共享数字化改革成果,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优质蛋,喝上安全奶。”

来源:作者:唐豪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蒋文龙 朱海洋,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在此留言,我们将进行删除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关注养猪养猪人物养猪企业

直击股东大会!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回应财务问题:存在质疑是正常的 已采取多种应对措施

2021-12-23 15:14:11

关注养猪猪价行情

2021.12.24-今日猪价继续下行,连跌7天,东瑞明年母猪存栏翻倍将新招600人,正邦科技剥离食品业务专注养猪

2021-12-24 11:44:10

大畜牧网
广告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