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越来越多,都分不清楚了,只能求助,用大白话来讲讲。
1. 灭活疫苗 = “死苗”
做法:把病毒/细菌彻底弄死,但留个全尸让免疫系统认个脸。
好处:绝对不会反扑,像照片一样安全,常温能放。
坏处:认脸认得慢,得多打几针才记得牢。
啥时候用:狂犬病、口蹄疫这些要命的病。
2. 减毒活疫苗 = “残废苗”
做法:把病毒打残,让它活着但跑不快,免疫系统追着练手。
好处:打一次管很久,还能练全身功夫(细胞免疫)。
坏处:残废可能翻身,怕冷、怕孕畜、怕体弱崽。
啥时候用:猪瘟、鸡新城疫,给健康大猪大鸡打底子。
3. 亚单位疫苗 = “零件苗”
做法:把病毒的衣服剪下来当靶子,不拿整只病毒吓人。
好处:绝对安全,精准打击。
坏处:零件太小,得多打几针,还得配“助推器”(佐剂)。
啥时候用:小猪、宠物,怕副作用的。
4. 核酸疫苗 = “图纸苗”
做法:给细胞一张病毒图纸(mRNA或DNA),让细胞自己造靶子练手。
好处:图纸现印现用,病毒变脸也能马上改。
坏处:图纸娇气,得冻着(冰箱-70℃),可能打肿胳膊。
啥时候用:非洲猪瘟、新冠这类突然爆发的病。
5. 病毒载体疫苗 = “特洛伊木马”
做法:把病毒抗原塞进另一个无害病毒里,木马进城后让免疫系统抓人。
好处:一次搞定,还能喷鼻子(不挨针)。
坏处:以前得过载体病的动物可能失效。
啥时候用:禽流感、蓝耳病等狠病。
6. 类毒素疫苗 = “毒素解毒苗”
做法:把细菌毒素泡甲醛,毒死但留个样子给免疫系统记住。
好处:针对毒病,安全稳当。
坏处:只管毒素,不管细菌本身。
啥时候用:破伤风、肉毒梭菌中毒。
7. 基因工程疫苗 = “缺零件苗”
做法:用剪刀手把病毒关键毒力基因剪掉,留下“缺胳膊”的活病毒。
好处:比残废苗更稳,还能打标记(验血能分清是得病还是打苗)。
坏处:研发慢,贵。
啥时候用:伪狂犬净化、非洲猪瘟实验。
8. 合成肽疫苗 = “乐高拼插苗”
做法:人工拼出病毒最显眼的一段蛋白当靶子。
好处:绝对干净,想拼哪段拼哪段。
坏处:拼小了不管用,得反复打。
啥时候用:高端宠物、实验性防疫。
9. 病毒样颗粒疫苗 = “空壳苗”
做法:仿造一个病毒外壳,里头没遗传物质,像空壳子弹。
好处:长得像真病毒,免疫系统吓一跳,效果杠杠的。
坏处:工艺复杂,贵,怕化冻。
啥时候用:狂犬病、流感的高端苗。
10. 反向遗传疫苗 = “定制苗”
做法:像拼积木一样直接造出减毒病毒,想减哪段减哪段。
好处:病毒一变脸就能马上造新苗。
坏处:实验室要求高,普通人用不上。
啥时候用:禽流感新毒株应急。
说真的,看完了,基本能看懂,就是不知道是不是说对了,请专业人士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