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畜牧网
大畜牧网
邀请
当前位置:首页>知识>产品手册>全球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对中国的新威胁

全球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对中国的新威胁

全球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对中国的新威胁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的动物疫病。该病可快速远距离传播,侵染对象为猪、牛、羊等主要畜种及其它偶蹄动物,易感者多达 70 余种。发病动物的特征症状是口、鼻、蹄和母畜乳头等部位发生水泡,或水泡破损后形成的溃疡或斑痂,表现流涎、跛行和卧地,由此导致生产力大幅下降。口蹄疫传染性强,发病率 100%,可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和社会政治负面影响,素有“政治经济病”之称,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在法定上报的动物传染病之首,是国际活畜及畜产品通关贸易必检的一类疫病,中国政府也将其排在一类动物传染病的首位,充分显示了因该病危害引起的各国重视程度。

口蹄疫病毒种类及全球分布

口蹄疫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 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FMDV),有 A、O、C、Asia1、SAT1、 SAT2 和 SAT3(South Africa type, SAT)共 7 个血清型。虽然各型病毒引起的发病征候相同,但型间无交叉免疫,病后康复或免疫动物仍可感染其它血清型病毒而发病。因此,同一个地区可同时流行多个血清型的口蹄疫。近 5 年来,全球除 C 型口蹄疫未见流行外,其他 6 个血清型都在流行。A 型和 O 型流行面最广,其次为 Asia1 型和 SAT2 型。A 型和 O 型口蹄疫遍布亚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散发于南美地区;Asia1 型口蹄疫常驻于亚洲和中东大部分地区;SAT2 型口蹄疫主要在非洲流行,也见于埃及和巴林等中东地区。总的来看,亚洲、中东和非洲的大多数地区是口蹄疫的重疫区。口蹄疫现状可概括为:有经济势力的发达国家消灭了口蹄疫,享受无疫的惠利地位;经济状况良好的国家能有效控制口蹄疫,正逐步建立无疫区,企望获得无疫惠利;欠发达或社会秩序不稳定的国家,口蹄疫频发,仍在遭受严重的危害。

全球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对中国的新威胁

口蹄疫流行态势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cs, OIE)根据地域和流行毒的分子特征,把全球口蹄疫流行区域划分为 7 个流行循环圈(Pool)。亚洲和中东,包括欧亚接壤地区位于 Pool1、Pool2 和Pool3;非洲包括亚非接壤地区位于 Pool4、Pool5 和Pool6,;南美洲位于 Pool7。中国大部分中东南部区域属于 Pool1,西部区域属于 Pool2 和 Pool3。一个流行循环圈内的同型流行毒,具有明显的遗传关系,且时常在该区域内循环流行,把这一属性称为拓扑型(topotype),以地域或罗马数字命名(如 ME-SA 为中东-南亚拓扑型)。拓扑型中的流行毒,若遗传脉络紧密,核酸碱基构成上相近,在聚类分析绘制的遗传树上归于同一个末端分支,则属于一个谱系。每个拓扑型中包括多个病毒谱系,命名流行毒常用法则为:血清型/拓扑型/谱系/年代。划分流行毒的拓扑型和谱系,可用于口蹄疫传播路线调查和疫源追踪,研究病毒的遗传变异等特性,为该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全球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对中国的新威胁

全球口蹄疫现状

近5 年来,北美洲、大洋洲和大部分欧洲继续保持无口蹄疫状态,亚洲和非洲口蹄疫流行频繁,部分国家或地区疫情严重,南美洲一些地区取得了无疫地位,而另一些地区呈散发态势,使得无疫地区的状态处于动荡之中。2011 年无疫的英国暴发了口蹄疫,不过已在短期内扑灭了疫情。总的格局是发达国家继续保持无口蹄疫地位,发展中国家仍在遭受口蹄疫的危害。

1 、欧洲除俄罗斯外,欧洲近 5 年有保加利亚和英国发生过口蹄疫。保加利亚与土耳其邻接,2009— 2013 年发生过由 O/ME-SA/PanAsia-2 引起的疫情, 2011 年疫情严重,2013—2014 年未见报告疫情。2011年英国暴发了口蹄疫,但引发疫情的毒株不清,曾有说法是疫苗车间泄露的病毒,因措施得当,很快扑灭了疫情。之前的 2007 年在英国发生过由 O/EURO-SA/O1 引起的口蹄疫。

2 、南美呈散发,为 O 型和 A 型口蹄疫。2010年厄瓜多尔发生了由 O/EURO-SA 引起的疫情,A 型流行毒出现了南美的新变异株,如引发巴西 2011— 2012 年的口蹄疫。2014 年多巴哥岛暴发了口蹄疫,毒株和血清型不清。

3 、非洲口蹄疫重疫区。因经济欠发达,社会秩序不稳定,口蹄疫控制处于无序状态,疫情频繁严重。野生动物,尤其是非洲水牛隐性感染多,带毒严重且时间长,是 SAT1、SAT2 和 SAT3 型病毒的保藏者和传播者,推测也是南非三型的适应者和发展地。邻近地中海和红海地区,即东北非地区,疫情严重,主要为O 型和 A 型口蹄疫;西南非地区主要为 A 型和 SAT2 型口蹄疫,详细状况列于表 1。

全球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对中国的新威胁

4 、中东口蹄疫重疫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动荡,口蹄疫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疫情发生频繁,流行时间长,病原衍化的谱系多。近 5 年来主要流行A 型和 O 型口蹄疫,其次为 Asia1 型,与非洲邻接地区有 SAT2 型流行,详细状况列于表 2。

全球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对中国的新威胁

5、 亚洲口蹄疫重疫区。由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秩序不稳定,宗教信仰等原因,部分地区动物卫生管理水平不高,口蹄疫流行严重且频繁,流行时间长,病原衍化的谱系多。在贸易不断发展,尤其是价值链驱动下,活畜及畜产品移动广泛,疫源波及了无疫或疫情极少的国家。1997—2000 年亚洲发生大规模的 O 型口蹄疫,打破了台湾地区 68 年、日本 92 年、韩国 66 年无疫状态,冲击了中国 27 年内陆偶发单一流行毒和单一血清型疫情的格局。近 5 年来,东亚、东南亚和邻接中东地区,主要流行 A 型和 O 型口蹄疫,流行毒谱系多样,详细状况列于表 3—5。

全球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对中国的新威胁

全球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对中国的新威胁

全球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对中国的新威胁

中国未来口蹄疫威胁

口蹄疫传播途径广泛,方式多样,国家和地区间因动物跨界移动或贸易流通传递病原。中国边境线长达 2 万多公里,与朝鲜、俄罗斯联邦、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 14国陆路相通,与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等 6 国隔海相望。周边国家或地区,口蹄疫疫情不断,造成了渗透式入侵和高压式威胁。近年来中国流行的 O/ME-SA/PanAsia、O/SEA/Mya-98和 A/ASIA/Sea-97 病毒均是传入的。从周遍国家或地区流行的病毒、流行的频率和循环的区域位置判断,O/PanAsia-2、A/Iran-05、Asia1/Sindh-08 和 O/Ind-2001病毒可列入“高危病毒”,是未来中国针对境外口蹄疫防控的重点。

O/PanAsia-2 病毒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逐渐由PanAsia 毒株衍变而来,源头在印度。2003年,该毒株在尼泊尔和不丹发现,后来马来西亚也检测到该毒。2007 年,在阿富汗、不丹、伊朗、以色列、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相继由该毒引发疫情。同年,经土耳其引起色雷斯(巴尔干半岛东南部地区)的疫情,并通过约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进入埃及,疫情形势进一步升级。2008—2010 年,巴林、科威特、巴基斯坦、巴勒斯坦、土耳其、沙特及印度等国报道流行。2011 年初,经土耳其传入保加利亚,直逼欧洲大陆。O/PanAsia-2 病毒似有定居中东地区之势,近 5 年(2009—2014 年)在几乎所有中东国家引发了频繁的疫情。从该毒起源、变异、传播路径、传播速度和防控效果等方面综合分析,该毒株具有较强的流行潜力。因此,O/PanAsia-2 病毒对中国的威胁很大。A/Iran-05 病毒于 2003 年在伊朗首次发现,2005年扩散至沙特阿拉伯,2006 年传播到巴基斯坦、土耳其和约旦,其中土耳其和伊朗为严重流行地区。先后在巴林(2008)、伊朗(2009)、巴基斯坦(2009)、黎巴嫩(2009)、 伊拉克(2009)、科威特(2009)、利比亚 (2009)和巴勒斯坦(2009)等国家监测到该谱系病毒,且已成为 2009—2014 年引起中东及周遍地区 A 型疫情连发的主要病原。虽然上述国家和地区在积极免疫,但从流行现状来看,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是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军事争端常发,疫病防控体系不健全,缺少互动联防机制,病原持续存在,流行势头未减,且衍化出了 4 个亚系病毒。巴基斯坦、阿富汗与中国新疆接壤,贸易往来频繁,活畜和野生动物流动性较大,给 A/Iran-05 病原扩散提供了便利,传入风险很大。Asia1/Sindh-08 病毒在 2010 年底至 2011 年初被引起重视,先后在巴基斯坦巴哈瓦尔布尔市、旁遮普省(与印度、伊斯兰地区交界)、卡拉奇市、信德省等地区连续引发多起 Asia1 型口蹄疫疫情。2011 年 2 月,巴林地区也检测到该病毒。2011 年 5 月,该毒进一步扩散至伊朗和阿富汗,引起了欧洲国家的恐慌。2012年初正式命名为 Asia1/Sindh-08 毒株,2014 年在巴林、伊朗、伊拉克、土耳其、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广泛流行,是未来威胁中国的主要病原之一。O/Ind-2001 病毒属 ME-SA 拓扑型,主要在南亚、中东地区引发疫情。该毒起源于印度,在尼泊尔、不丹和孟加拉等周围地区引起了广泛的流行,随后扩散到中东的阿联酋等地区,至今在尼泊尔、不丹和孟加拉一直存在,是引发这些地区 2009—2014 年疫情的主要病原。印度、尼泊尔和不丹与中国陆地接壤,边贸活动频繁,O/Ind-2001 病毒传入风险极大。

口蹄疫防控技术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在与口蹄疫的斗争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扑杀患病及感染动物、疫苗免疫易感动物、限制动物及染毒物品移动、消毒灭源、流行病学监测和预警风险分析。根据疫情状态和经济实力,可采取有所侧重的策略。归纳为扑灭根除策略、免疫控制策略和预防传入策略。2007 年和 2010 年英国暴发口蹄疫后,采取了扑灭根除策略,很快消除了疫情,短期内恢复了无疫状态;以巴西为代表的南美几个国家,采取免疫控制策略,取得了无疫区地位。中国近十几年采取的疫苗强制免疫为主的控制政策,也卓有成效。2009 年后全国范围内再无 Asia1 型疫情,海南岛和吉林永吉地区达到了免疫无疫状态。

中国口蹄疫防控成绩的取得,是不断完善兽医服务体系和制度的结果。近十几年来,逐渐健全了兽医服务体系和透明的疫情公布制度;注重流行病学调查和预报制度,并具备了快速鉴定疫情能力;设立了网络式运行的国家参考实验室,并于 2009 年取得了 OIE 口蹄疫参考实验室资质;以参考实验室为主体,系统开展了疫苗、诊断和流行病学研究,并与各省市诊断实验室畅通交流和沟通,指导其工作;制定了口蹄疫防控应急预案,并实施了应急演练;建立了区域性养殖企业登记和动物标识体系,以便监管动物移动和追溯。这些体系和制度的内容,与 FAO/OIE 推荐的口蹄疫防控措施实施的必要条件一致。相比而言,中国在口蹄疫防控的条件建设、能力建设和防控成绩上,走在了重疫区非洲和亚洲其它国家的前列。

作为 OIE 成员国,未来中国将参照 OIE 推荐的PCP-FMD 路线图推进口蹄疫防控。PCP-FMD是 FAO 和 OIE 推荐的指导原则,应用于有口蹄疫国家或地区制定控制计划,也是 FAO/OIE 实施全球控制口蹄疫策略的准则。PCP-FMD 不规定具体的控制过程和实施方案,主要是评估防控结果,承认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取得关键结果的最有效途径存在差异。依据 PCP-FMD 内容的评估规定,中国目前处于阶段 3。

推进口蹄疫防控效果进入更高阶段,核心技术是诊断监测技术和疫苗。诊断监测技术和疫苗既是所有防控措施实施的基础和支撑,又是评估防控效果不可或缺的手段。从前述可以看出,全球口蹄疫频发,流行态势仍很严峻,控制乃至消灭口蹄疫还需相当长的过程,未来需要更加精准的诊断监测技术和安全有效的疫苗。

全球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对中国的新威胁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猪疫通、荷斯坦HOLSTEINFARMER,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全球口蹄疫流行态势及对中国的新威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在此留言,我们将进行删除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关注知识

2018年蛋鸡行业发展预估分析

2018-1-18 20:48:55

实用技术知识

《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相关问题解读

2018-1-18 21:44:07

大畜牧网
广告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