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畜牧网
大畜牧网
当前位置:首页>关注>猪丹毒防治技术规程

猪丹毒防治技术规程

猪丹毒防治技术规程

2024年11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管理局发布《猪丹毒防治技术规程》,2024年12月15日实施,具体内容如下:

猪丹毒防治技术规程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15/T 302—1998《猪丹毒病防制技术规程》,与DB15/T 302—199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文件标题(见封面、正文首页,1998 年版的封面、正文首页);

b)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 2 章);

c)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

d) 增加了病原(见第 4 章);

e) 增加了流行病学(见第 5 章),并将 1998 年版的有关内容更改后纳入(见 5.1、5.2,1998 年版的 2.1);

f) 更改了临床症状(见第 6 章,1998 年版的 2.2);

g) 更改了病理变化(见第 7 章,1998 年版的 2.3);

h) 增加了诊断(见第 8 章);

i) 增加了防治措施(见第 9 章),删除了防制措施(1998 年版的第 3 章);

j) 删除了防制成果考核验收标准(见 1998 年版的第 4 章);

k) 删除了附录 A(见 1998 年版 A1、A2、A3)。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提出。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子王旗动物卫生检疫检验中心、科尔沁左翼后旗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土默特左旗动物疫病防控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焱、王建龙、特木尔巴根、苏日娜、谢大增、邬宇航、江晓帆、贾皓、秀英、张娜、陈广林、郭宇、阿荣、樊凤娇、申捷、牧仁、武娅楠、李运娜、郭彩鸣、张金素。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8 年首次发布为 DB15/T 302—1998;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猪丹毒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猪丹毒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防治和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要点。

本文件适用于从事生猪饲养的单位和个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GB/T 17824.2 规模猪场生产技术规程
GB/T 17824.3 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566 猪丹毒诊断技术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
DB15/T 2923 规模猪场生物安全建设与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病原

引起猪丹毒的病原为猪丹毒杆菌,属丹毒杆菌属,是一种纤细的小杆菌,菌体平直或呈长丝状,大小为0.2 μm~0.8 μm×0.2 μm~0.5 μm,革兰氏染色阳性。本菌对理化因素具有一定的抵抗力,70 ℃经15 min可完全杀死,对常用消毒药剂敏感。

5 流行病学

5.1 流行特点

猪丹毒在内蒙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3~6月龄的猪(架子猪)最易感。多发于气候较温热、潮湿季节(5~9月)。

5.2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该病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带菌猪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受到污染的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圈舍。主要通过消化道将病菌传染给易感猪。

6 临床症状

6.1 急性败血型

初期体温突然升至42 ℃以上,精神萎靡,饮水和摄食量明显降低,有时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呈栗状,附有黏液;后期腹泻,耳后、颈部、胸腹侧等部位出现各种形状红斑,逐渐变为紫色,指压褪色。未死者多转为亚急性疹块型或慢性型。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一般3 d~4 d,病死率80%左右。

6.2 亚急性疹块型

病初食欲减退,口渴、便秘,有时呕吐,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升至41 ℃以上。发病后1 d~3 d,在胸、腹、背、肩及四肢等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四边形、圆形,有热感的疹块,稍突起于皮肤表面,少则几个,多则数十个。初期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淤血,呈紫蓝色,指压褪色。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后病猪自行康复。病程为7 d~15 d,多为良性经过。

6.3 慢性型

6.3.1  关节炎型表现为四肢关节炎性肿胀,腕、跗关节较膝关节常见,步态僵硬、疼痛。急性症状消失后,则以关节变形为主,呈现一肢或两肢跛行或卧地不起。病猪食欲正常,但生长缓慢,体质虚弱,消瘦。病程数周至数月。

6.3.2  心内膜炎型表现为精神萎靡,消瘦,贫血,被毛无光,食欲时好时坏,膘情下降,全身衰弱,喜卧厌走。如强迫其行走,则举步缓慢,全身摇晃,呼吸急促,并发咳嗽,体温略高。听诊心脏有杂音,心跳加速、亢进,心律不齐,呼吸急促,通常由于心脏麻痹而倒地死亡。

6.3.3 皮肤坏死型多发于背、肩、耳、蹄和尾等部。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色黑、干硬、似皮革,逐渐与其下层新生组织分离,犹如一层甲壳。坏死区有时范围很大,可以占整个背部皮肤;有时可在部分耳壳、尾巴、末梢、各蹄壳发生坏死。经 2~3 个月坏死皮肤脱落,遗留一片无毛色淡的疤痕而愈。如有继发感染,则病情复杂,病程延长。

7 病理变化

7.1 急性败血型

以败血症的全身变化,肾、脾肿大及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弥漫性皮肤发红,鼻、耳、胸、腹为主;全身淋巴结发红肿大,切面多汁,或有出血,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肾脏淤血肿大,被膜易剥离,呈不均匀的紫红色,切面皮质部有出血点;脾充血呈樱桃红色,显著肿大,质地柔软;胃底部、十二指肠及空肠前段黏膜可见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肝充血;心内外膜有点状出血;肺充血、水肿。

7.2 亚急性疹块型

主要以皮肤(颈、背、腹侧部)疹块为特征,疹块内血管扩张,疹块高出皮肤,皮肤和皮下结缔组织水肿浸润,有时有出血点。

7.3 慢性型

慢性关节炎时关节肿胀,有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黏稠或带红色,关节面粗糙,滑膜表面有绒毛样增生物。慢性心内膜炎时多在二尖瓣的瓣膜上出现菜花样疣状赘生物。

8 诊断

8.1 临床诊断

根据呈现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实验室诊断。

8.2 实验室诊断

按照NY/T 566的规定执行。

9 防治措施

9.1 预防

9.1.1 环境卫生

猪场环境质量控制按照GB/T 17824.3的规定执行。

9.1.2 饲养管理

9.1.2.1 引进种猪、农户购入新猪时,应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等 22 个动物检疫规程的通知(农牧发〔2023〕16 号)规定开展检疫,隔离观察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

9.1.2.2 猪舍的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应符合 GB/T 17824.2 的要求。

9.1.2.3 采用自由饮水,水质应符合 NY 5027 的要求。

9.1.2.4 饲料应符合 GB 13078 的要求。饲槽要定期清洗、消毒,并防止被粪尿污染。

9.1.2.5 及时清除粪便、垫草,按照 NY/T 1168 的规定执行。

9.1.2.6 控制猪场内及周边的蚊、蝇和鼠类,按照 DB15/T 2923 的规定执行。

9.2 疫苗免疫

按照猪丹毒各种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免疫接种。

9.3 治疗

9.3.1 发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猪,用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同群未发病猪群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9.3.2 药物的使用要符合 NY/T 5030 的要求。

9.4 无害化处理

病死猪及其产品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粪污的处理排放应按照 GB 18596 执行,严禁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猪丹毒防治技术规程

猪丹毒防治技术规程 猪丹毒防治技术规程 猪丹毒防治技术规程

来源:由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仅供参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在此留言,我们将进行删除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关注养猪猪价行情

山东省2025年第16周生猪市场行情分析——生猪价格触底回升,猪肉价格企稳后小幅走高,仔猪价格连续6周反弹

2025-4-24 10:23:27

关注养猪

二次育肥仍存在间歇补栏,养殖端压栏增重意愿不减,供应量缩减对猪价将继续形成支撑——发改委发布2025年4月第3周全国猪粮比及猪价分析预测

2025-4-24 11:23:53

大畜牧网
广告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